当前位置:首页 >廉洁文化

季文子:妾不衣帛,马不食粟

发布时间:2023-01-07 14:57:12浏览次数:291 信息来源:甘肃纪检监察网字体: [ ] [ ] [ ]

廉历1-7.jpg

季文,姓季孙,名行父,谥号“文”,春秋时期鲁国人。

季羡林先生说:“季姓祖先是从山西大槐树底下迁至山东临清的,季文子就是我们的老祖宗啊。”他还说,季家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名人,就出了一个季文子,一个季布。季羡林对老祖宗季文子非常敬仰,他的勤俭朴素,可以说是季家祖上的遗风。

季文子历仕鲁文公、宣公、成公、襄公,宣公时便为执政上卿。季文子前后在职33年,一生忠职清廉,“无衣帛之妾,无食粟之马”,在历史上堪称廉洁从政的典范。

季文子担任鲁国的国相,家中的侍妾,没有一个穿丝绸衣服,他的马不喂粮食,显得很瘦削。

有个热血青年仲孙佗实在看不下去,就对季文子说:“子为鲁上卿,相二君矣,妾不衣帛,马不食粟,人其以子为爱,且不华国乎?”对贵为一国之相的季孙行父提意见,仲孙佗虽然有些冒失,但说得非常诚恳,我们翻译过来看:“您是鲁国的上卿,辅佐了两位国君,您的侍妾不穿丝绸衣服,您的马不喂谷米,人们会认为您吝啬呀,况且这对于国家来说也不太光彩吧!”

季文子看了一眼仲孙佗,不紧不慢地说:“我也想讲究排场,但是我看国中百姓,他们的父兄很多还在吃着粗粮,穿着破衣,我不敢眼看着别人的父兄吃粗粮穿破衣,而让我的侍妾穿丝绸,让我的马吃粮食。”停顿了一下,季文子又意味深长地对仲孙佗说:“况且我只听说过以出众的德行作为国家的光荣,没听过以侍妾和马的用度奢华为国家之光荣的。”

季文子把仲孙佗教导了一番,还不罢休,将此事告知了仲孙佗的父亲孟献子。于是,孟献子将仲孙佗囚禁了七天,让他面壁思过。敢于提意见的人,同样善于改过自新。从此以后,仲孙佗家里的侍妾脱掉绫罗绸缎,换上“七升之布(一种粗布)”马也不喂谷米粮食,仅仅喂稂莠(妨害禾苗生长的杂草)等普通草料。

“文子闻之,曰:‘过而能改者,民之上也。’”季文子听到此事,说:“犯了错误能够改正的人,是世人当中的优异者。”于是让他做了鲁国的上大夫。

读到这里,我们已经被季文子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。他不仅生活简朴,而且待人宽厚,有长者风范。谈说之间,便把一个热血青年点化为国家的栋梁之材。 

季文子去世后,根据大夫入殓的礼仪,由鲁襄公亲自监临。家臣收集家里的器物作为葬具,家里没有收藏铜器玉器,一切用具没有两件相同的。人们由此知道,季文子对于国家,是真正的忠诚;季文子的清廉,是真正的清廉。

古代谥号中能用“文”字的,都是了不起的人物。古代法典《谥号法》规定:“经纬天地曰文;道德博闻曰文;勤学好问曰文;慈惠爱民曰文;愍民惠礼曰文。”周文王、汉文帝、隋文帝就是经纬天地、道德博闻的人,所以死后谥号“文”。季文子“慈惠爱民,愍民惠礼”, 辅佐了三代国君而没有私人积蓄,所以死后完全能配得上“文”这个谥号。

东周列国是一个“礼崩乐坏”的时代,卿大夫竞相以功利夸耀,私宠与贿赂之风日盛,乱臣贼子前后相续。士大夫中像季文子这样为官清廉注重名声行为的,确实非常少见。

◼从季文子到季羡林,他们清正廉洁、勤俭朴素、表里如一的道德风范,是流淌在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文化精神基因。

上一篇: 孙叔敖:面对官位很淡定

下一篇: 伊尹:治大国若烹小鲜

版权所有:中共庄浪县纪委 庄浪县监委 主办单位:中共庄浪县纪委 庄浪县监委

联系电话:0933—6621120邮箱:zlxjjwbgs@163.com

承办单位:庄浪县纪委监委办公室 陇ICP备2022002371号

甘公网安备 6208250200013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