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廉洁文化

管宁:交友要交益友

发布时间:2023-03-30 11:18:13浏览次数:1042 信息来源:甘肃纪检监察网字体: [ ] [ ] [ ]

廉历3-30.jpg

管宁,字幼安,东汉末年北海朱虚(今山东省安丘市、临朐县东南)人,齐相管仲之后,因处三国乱世而清高自立,被后世誉为“三国第一高士”。

陈寿在他所著的《三国志》中称赞管宁“渊雅高尚,确然不拔”,钱穆在其《国史新论评管宁》中也说“但论三国人物,管宁必屈首指”。

管宁在青年求学时期,与平原人华歆、同县人邴原是好朋友。三个人虽然相善齐名,但各人志趣有所不同。管宁恬静退守,志在养德,而华歆、邴原志在济世,热衷于功名。管宁的选择是立德化人,而华歆的选择是立功济民,其实这就是古代知识分子对立德、立功、立言三种人生方向的不同选择。

《世说新语》记载的管宁割席断交的故事流传甚广。有一次,管宁和华歆在田里锄草挖到了一锭金子,管宁视作瓦块一般继续锄草,华歆却拾起金子爱不释手,在管宁“不可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”的苛责下,才不情愿地丢下金子。还有一次,两人同坐一张席上读书,有人乘华车骏马从门口经过,管宁和往常一样专心致志读书,华歆却放下书本,跑到街上看热闹去了。管宁当即割开席子,分开座位,决然表示:“你不再是我朋友了。”由此可见管宁对自己道德标准要求之高。

管宁身处东汉末年社会大乱之时,一方天子旬日更替,四方百姓民不聊生。管宁、邴原几个人相约到辽东避难。当地许多中原流民仰慕管宁的贤名,纷纷来投靠,在管宁的土窑周围搭起简易房子居住。管宁成为流民的精神领袖,但是他只讲文教,不讲武训,还办起了教育,给大家讲授诗书礼仪。

当时流民们在辽东都要开垦田地,耕种粮食,管宁也不例外。有一回,邻居的牛跑到管宁的地里啃庄稼,管宁就把牛牵到树荫下,还给牛提供草料清水,照料得比牛的主人还要好。牛的主人听说以后,羞愧不已,以后都把牛看得好好的,再也没有让牛乱跑。

管宁居住的屯落,只有一口水井,每天打水的人很多,常常为了争水而吵架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管宁买了许多水桶,每天早早地把水打好就离开了。大家来了都有现成的水,自然就不争吵了。后来,人们知道这些水是管宁准备的,都为自己先前的吵闹行为感到羞愧。此后,大家自觉遵守秩序,争水的问题彻底解决了。

中原局势稳定以后,管宁返回故土。魏文帝下诏封他为太中大夫,但是他坚决推辞,说自己老了,实在没什么才能,愧不能受。魏文帝驾崩后,魏明帝又多次征召他,华歆、王朗、陈群等朝中大臣更是反复推荐管宁,华歆甚至要把自己的太尉之位让于管宁。但管宁至死也没有答应出仕,太中大夫这个官名算是朝廷强加于他了。

◼ 管宁主张善德化人,用教育引导改变一个地方的风气,是有大德之人。

(维宏)


上一篇: 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读本》

下一篇: 邓芝:蜀汉的外交担当

版权所有:中共庄浪县纪委 庄浪县监委 主办单位:中共庄浪县纪委 庄浪县监委

联系电话:0933—6621120邮箱:zlxjjwbgs@163.com

承办单位:庄浪县纪委监委办公室 陇ICP备2022002371号

甘公网安备 6208250200013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