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仪:宁死也不诬陷他人
是仪,字子羽,三国时期北海郡营陵县(今山东省昌乐县)人,历任东吴骑都尉、侍中、尚书仆射等职。
东吴孙权主政之后,尊崇儒学,渴求人才。孙权看中是仪优美的文笔,把他当作亲信予以任用,拜官骑都尉,专门负责机密事务。
东吴迁都建业,孙权封是仪为都乡侯,辅佐太子孙登镇守武昌。孙权还想再授兵权给是仪,但是仪自认为没有带兵的才能,坚辞不受。后来,是仪跟随太子回到京师建业,被拜为侍中,负责评定官员政绩,确定官员留用、辞退的意见,并撰写考评文书。
孙权到了晚年,猜忌心越来越重。他任命中书郎吕壹为典校郎,负责监察诸官府及州郡的文书,加强对东吴官员的监督制约。吕壹是个小人,借此作威作福,诬陷无辜,诋毁大臣。群臣对吕壹畏之如虎,唯恐避之不及。
有一天,吕壹诬告江夏太守刁嘉,说他乱议朝政,扰乱人心,还列举了数名证人。孙权大怒,下令将刁嘉逮捕入狱,彻底追查审问。群臣都畏惧吕壹,纷纷招供说听到过刁嘉诽谤之言,只有是仪说没听到过。孙权于是下令对是仪日夜轮番审讯。
孙权的诏令越来越严厉,群臣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。是仪在受审时据实回答,毫不改口。他说:“如今刀锯已架在臣的脖子上,臣下怎敢对君王不忠,为刁嘉隐瞒,自取灭亡。但凭借听闻,应当有所根据,我只是据实回答问题,所答中正不偏。”孙权被是仪的刚正不阿折服,认为他是一位忠勇正直的君子,于是将其释放,刁嘉也得以幸免。《资治通鉴》将是仪列为“宁死不诬人”的义士。
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,孙权派是仪出使蜀汉,借吊唁之际,重申固守盟约,共御曹魏。是仪圆满完成使命,回吴后被拜为尚书仆射,作为尚书令的副手处理政事。
是仪不治自家产业,不受人恩惠,房子刚够自家居住。他的邻居盖起大宅院,被孙权外出时看见了。孙权便问这所大宅院的主人是谁,左右随从回答说:“好像是是仪的家。”孙权说:“是仪很俭朴,肯定不是。”一询问,果然是别人的房子。
对国家百姓有益的事,是仪总是积极建言献策,但从不在背后说人长短。孙权因此责备他是非不分,是仪说:“我只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本职,只求做事安守本分,实在不敢再搬弄是非。”吕壹为人阴狠,专门搜集别人的过失,唯独找不到是仪的任何问题。孙权感叹道:“如果人人都像是仪一样,还用得着律法吗?”
是仪临终前留下遗言,以平时所穿的衣服下葬,丧事务必从简,享年81岁。
◼ 是仪忠诚担当,刚正不阿,一心奉公。他宁死不说谎言,不陷害无辜,堪称仁义道德的典范。
(维宏)
上一篇: 邓芝:蜀汉的外交担当
下一篇: 徐邈:面对高位不动心